ArcGIS Desktop

  • 文档
  • 支持

  • My Profile
  • 帮助
  • Sign Out
ArcGIS Desktop

ArcGIS Online

专为贵组织打造的制图平台

ArcGIS Desktop

全面的专业性 GIS

ArcGIS Enterprise

面向企业的 GIS

ArcGIS for Developers

用于构建位置感知应用程序的工具

ArcGIS Solutions

适用于行业的免费模板地图和应用程序

ArcGIS Marketplace

获取适用于组织的应用程序和数据

  • 文档
  • 支持
Esri
  • 登录
user
  • 我的个人资料
  • 登出

帮助

  • 主页
  • 入门
  • 地图
  • 分析
  • 管理数据
  • 工具
  • 其他...

在 3D 模式下编辑简介

需要 3D Analyst 许可。

  • 3D 编辑与 2D 编辑有何相同之处?
  • 3D 编辑与 2D 编辑有何不同之处?
  • 应何时在 3D 视图中编辑?
  • 在 3D 模式下编辑时的重要注意事项

ArcGIS 的所有三个查看应用程序都可提供 ArcGIS 编辑环境。ArcMap、ArcGlobe 和 ArcScene,全都支持在 3D 模式下进行编辑。可以直接在要素当前的显示环境中对它们进行创建、更新和删除。

要在 3D 视图中进行编辑,需要具有 ArcGIS for Desktop Basic 许可(或更高级别许可)和 ArcGIS 3D Analyst 扩展模块。这样,您便可以访问 ArcGlobe 和 ArcScene(ArcGIS 的两个 3D 查看应用程序),并能够以 3D 模式显示、分析和维护您的 GIS 数据。

3D 编辑与 2D 编辑有何相同之处?

在 3D 模式下的编辑常规过程与在 ArcMap 中使用的编辑常规过程完全相同。针对特定工作空间启动编辑会话,进行编辑,然后在关闭会话时保存或放弃编辑内容。

以下是在 2D 和 3D 模式下其他相同操作的示例:

  • 用于创建新要素的编辑模板的可用性
  • 使用用于几何构造的草图工具
  • 大多数构造选项的可用性,如平行和垂直
  • 撤消/恢复编辑内容和草图部分
  • 属性编辑,包括访问关系类
  • 表视图中的批量升级

3D 编辑与 2D 编辑有何不同之处?

在 2D 模式下编辑要素与在 3D 模式下编辑要素的根本区别是考虑所创建或更新的几何的 z 值。

定义要素类的几何类型时,同样可以选择将 z 值嵌套到 Shape 字段内。此选项允许您将高度信息存储在要素几何内,这也是定义 3D GIS 要素时的必要部分。由于 z 值与各个 x,y 折点内嵌存储在一起,因此,对于点要素而言,每个点都具有一个 z 值,而对于线和面要素而言,各自形状中的每个折点都具有一个独立的 z 值。使用 3D 几何创建要素时,需要同等关注全部三个坐标。

更为复杂的情况是,您可以使用要素属性定义要素的高度,例如,可以轻松地将直升机位置定义为同时包含独立高度字段的 2D 点要素。在上述情况下,z 值并没有位于实际几何中,而是以要素属性的形式进行定义和维护。

如果要素的基本高度可以源自备用位置,并且使用图层属性来定义此信息,则在 3D 模式下进行编辑时,了解如何应用每个 3D 图层的 z 值将变得至关重要。

另一个与 3D 编辑有关的重要概念是:将要素叠加到表面上。因为需要在 3D 视图中编辑(或创建/维护)的许多要素(如树木、道路或研究区域)都位于高程表面上,所以它们并不需要 z 值。它们可以是能够使用独立的高程数据源将自身动态定位在地面上的 2D 要素,这样便不需要维护 z 值。如果日后需要对 z 值进行分析,如“橡树在哪个高度范围内生长?”或者“此道路的最大坡度是多少?”,则可以使用插值 Shape 等地理处理任务从基础表面数据中提取 z 值。

应何时在 3D 视图中编辑?

与在 2D 模式下编辑相比,在 3D 模式下编辑要素几何更为复杂,因此,建议您继续在 ArcMap 中对几何进行批量编辑。在 3D 模式下直接编辑 GIS 要素时,如果进行局部精编辑,应考虑使用 ArcScene;如果在全局范围内管理草图和要素放置,应考虑使用 ArcGlobe。

在以下情况下建议并要求您在 3D 视图中进行编辑:

  • 在 3D 视图中注意到的简单编辑(如编辑属性或移动点)
  • 编辑影响 3D 显示的属性(如拉伸高度或要素基本高度)
  • 放置点要素(如街道设施)
  • 数字化处理 3D 线,其中 z 值十分重要(如连接 3D 网络数据集或创建垂直线)
  • 创建面,其中 3D 视图辅助进行数字化处理(如高亮显示高坡度区域)
  • 放置和更新从 3D 模型导入的多面体(如建筑物)

不支持在 3D 模式下编辑:

  • 以交互方式更新多面体的几何或纹理
  • 拓扑、注记或几何网络编辑
  • 任何发布的服务图层(如 globe 或地图服务)

在 3D 模式下编辑时的重要注意事项

在 3D 模式下编辑时最重要的注意事项是熟悉数据和图层设置。

例如,如果您想通过单击方式将树要素添加到建筑物的顶部,而数据是被定义为叠加在表面上的 2D 点要素类,那么,新树要素的最终显示位置将位于所单击的 x,y 位置,但要素的高度将源自表面。结果,树将出现在建筑物的内部,并可能位于即时视图以外。如果您熟悉数据并了解它在 3D 模式下的符号化方式,则可以避免此类混乱行为。

其他重要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方面:

是否需要维护此图层的 z 值?

许多类型的要素,如街道设施、车辆和树木都位于高程表面上,应将此类要素作为 2D 要素进行建模,并根据需要从独立数据源获取 z 值。这将简化要素的数据存储过程,并在基础表面数据改进时,自动将要素正确定位。其他要素类型(如飞机、通视线和地铁线)不位于高程表面上,这些要素应具有嵌入的 z 值,以便在 3D 视图内正确放置。

z- 值采用什么单位?

最佳做法是使 x-、y- 和 z- 单位匹配,这样,基于通用横轴墨卡托 (UTM) 的线要素类也应以米为单位对 z 值进行建模。这样可以避免在 3D 模式下对数据进行编辑、研究和分析时出现混淆。

z 值在高度方面表示什么?

可以将 z- 值计算为绝对值(如海平面以上 23,000 英尺)或相对于地面的相对值(如距地面 100 米)。此设置应该是每种图层类型的固有设置,了解在地理数据库中填充和维护的 z- 值的类型十分重要。例如,飞机将使用绝对高度,而地铁线则使用相对于地面的折点。

是否需要在 3D 模式下捕捉要素?

一些要素(如 3D 交通网)依赖于 3D 模式下的连通性。在 ArcGlobe 和 ArcScene 中的捕捉环境支持 3D 模式,并且在对需要共享 x,y,z 位置的要素进行数字化处理时,应使用此捕捉环境。另外,请确保所使用的数据和图层支持存储和显示要建模的 z 值。

提示:
当单击操作将引发捕捉事件时,“草图”工具的指针图标将发生变化。了解有关在 3D 模式下捕捉和捕捉容差的详细信息

相关主题

  • 3D 编辑器工具条
  • 创建 3D 要素数据
  • 创建新 3D 要素
  • 编辑 3D 要素
  • 启用 3D 编辑工具
  • 在 3D 模式下编辑面
  • 3D 模式下通过基本高度属性编辑要素的指导原则

ArcGIS Desktop

  • 主页
  • 文档
  • 支持

ArcGIS 平台

  • ArcGIS Online
  • ArcGIS Desktop
  • ArcGIS Enterprise
  • ArcGIS for Developers
  • ArcGIS Solutions
  • ArcGIS Marketplace

关于 Esri
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招贤纳士
  • 内部人员博客
  • 用户大会
  • 开发者峰会
Esri
分享您的想法。
Copyright © 2018 Esri. | 隐私政策 | 法律声明